但为君兮(长期半闭关)

杂食党一枚,对历史及一些剧和动漫都感兴趣(长期半闭关状态,更新速度不定,勿催)

【联动观影】换了人间(二十七)· 尘埃岂能掩芳华,炎黄浩瀚沐苍霞(二)

本篇有我的大本命(任何方面的大本命)张良

所以我在史料上和论述上添加了许多私心




【『秦』

横扫六合,千秋一统

“寡人嬴政,秦国第三十三代诸侯王,继承六世先祖之伟业,前后十年,荡平六国,四海归秦,天下一统。大秦江山将万年,万万年。”(秦始皇嬴政)

[公元前221年,统一度量衡,车同轨,书同文]

[公元前220年,始皇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、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]

[公元前214年,开凿灵渠,始皇下令在湘漓之间修建人工运河]

[公元前214年,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]

[公元前213年,焚书坑儒]

[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亡于东巡,胡亥即位,假诏赐死长子扶苏]

“夫贤主者,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。督责之,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。”(李斯)

“秦亡在我手里,但是秦一统天下的理想不该亡。”(子婴)

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!”(陈涉)

[公元前209年,陈胜吴广揭竿起义]

“传我命令,将咸阳宫室付之一炬。”(项羽)

巨鹿之战

[公元前207年,项羽军破釜沉舟大败秦军]

[公元前206年,刘邦攻入关中,秦朝灭亡]

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(项羽)

[公元前202年,项羽乌江自刎]

楚汉之争到此落幕】

言豫津微微颔首,道:“原来如此。”李斯著作选取了《行督责书》,自然不能归于战国。

明楼接过之前明堂的话头,道:“大哥适才说得不错,代有明君贤臣良将实属难得。始皇帝最终横扫六合,也是建立在历代先王创建的基业、律法制度之上。”

言侯却道:“话虽如此,然始皇帝并非捡漏。他二十二岁亲政之时,已经成熟老练,将帝王心术玩弄自如。四海臣服,未敢有失。若换一人,或许可统一,但未必仅仅只用十年;若换一人,或许还会迫于压力一改商君之法,遵循旧制,天下继续陷入无尽纷争之中……”

明诚心里有几分酸楚,对始皇帝,他始终存着崇高敬意。他慢慢说道:“始皇帝一路走来颇多不易。十年为质,颠沛流离;十年傀儡,众叛亲离;十年筹谋,只为天下……生前被至亲抛弃,身后忠臣皆化白骨,子孙无存……后人大多称他暴君,我只恨自己力量微薄无法为他正视听……暴君倾尽天下为了一己私欲,可始皇帝一心只为天下,也为此熬尽了心血……”

“是啊,无论何人,都敌不过染指流年……年华尽染双鬓,他已垂垂老矣……而他希望千秋万世的大秦,在浩瀚历史长河之中,不过惊鸿一瞥,一十四年耳。”萧庭生道。

遥望咸阳,终不见旧日宫墙,大秦久远兮,然我们永远记得那些人,那些事。

赳赳老秦,共赴国难。

“后世皆承秦制,大秦亦可算千秋万代。”萧歆接道。

“夫秦失其政,陈涉首难,豪杰蜂起,相与并争,不可胜数。然羽非有尺寸,乘势起陇亩之中,三年,遂将五诸侯灭秦,分裂天下而封王侯,政由羽出,号为霸王,位虽不终,近古以来,未尝有也。”平阳将话题引向项羽。

“项王……破釜沉舟的英勇终究还是敌不过乌江拒渡的苍白。铮铮铁骨,亦有柔情万千……至于性格在命中设下的生死密码,世间也没有几人能完全猜透。”祁王平静地说道。

“汉承秦制,且再观大汉风华。”

【『汉』

犯我汉者,虽远必诛

“夫运筹策帷帐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;镇国家,抚百姓,给馈饷,不绝粮道,吾不如萧何;连百万之军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此三者,皆人杰也。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也。”(汉高祖刘邦)

“夫秦为无道,故沛公得至此。夫为天下除残贼,宜缟素为资。今始入秦,即安其乐,此所谓‘助桀为虐’。且‘忠言逆耳利於行,毒药苦口利於病’,原沛公听樊哙言。”

“今军吏计功,以天下不足遍封,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,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,故即相聚谋反耳。”

“家世相韩,及韩灭,不爱万金之资,为韩报雠彊秦,天下振动。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,封万户,位列侯,此布衣之极,於良足矣。原弃人间事,欲从赤松子游耳。”(张良字子房)

“诸将易得耳。至如信者,国士无双。”(萧何)

“陛下不能将兵,而善将将,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。且陛下所谓天授,非人力也。”(韩信)

“举民孝悌力田者,复其身。”(吕后)

七国之乱

[公元前154年,吴王刘濞联合诸王起兵叛变,周亚夫率军平定]

“朕此战,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跟匈奴人,从此以后,攻守易形了。寇可往,我亦可往。”(汉武帝刘彻)

“臣历来习惯于背对名利,而面对强敌。”(卫青字仲卿)

“匈奴暴逆,擅开兵戈,欺我同胞,霍去病奉大汉天子令,将义兵,行天诛。寇敢持兵杖凌我者,必戮。”(霍去病)

“论至德者不和于俗,成大功者不谋于众。”(司马迁)

“汉使张骞,向陛下复命。”(张骞)

[张骞出使西域,多年辗转后,回到长安复命]

“屈节辱命,虽生,何面目以归汉。”(苏武)

“有一美人兮,见之不忘。一日不见兮,思之如狂。”(司马相如字长卿)

“犯我强汉者,虽远必诛。凡我大汉子民,虽远必救。”

『新』

“大厦将倾,危在旦夕,取而代之,亦无不可。”(王莽)

[公元8年,王莽篡汉,改朝更制]

“王莽篡位,秀发奋兴兵,破王寻、王邑于昆阳,诛王郎、铜马于河北,平定天下,海内蒙恩。”

“不管谁主我大汉沉浮,都不许外族侵我一寸土地。”(汉光武帝刘秀)

[汉光武帝携红颜,定江山]

[公元73年,班超出使西域]

党锢之祸

[公元166年,东汉末年士人宦官政治斗争]

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。”

黄巾军起,分崩离析】

萧歆看向萧元时,眼中柔软一闪而过,转为肃然:“元时,你记住。为君者,于绝顶之处观天下,多少人觊觎,杀,是杀不完的。倘若面前拦路恶犬,只需击杀之。若有啸傲猛虎,则驯服之。帝王术,驭人术,非杀人术。汉高祖使三杰为己所用,故得天下。”

萧元时肃容一拜,道: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。”

“只是……”萧元时有些迟疑,不知该不该问。

“怎么?你说。”

萧元时鼓足勇气,道:“父皇刚才所言,儿臣定会铭记于心,只是……儿臣不解,汉高祖以三杰治天下,又为何淮阴侯最后会……”汉高祖既有驭人之法,淮阴侯……

“恃功自矜。”萧景琰示意萧歆暂歇,他为元时解释,“功高震主,已引起君王忌惮。若不能自我约束,便是生之尽头。多少武将无善果,皆是如此。”

“臣斗胆,想问武靖爷,您既如此看待淮阴侯之事,为何对赤焰长林……”荀白水起身一礼后,对萧景琰言道。

萧景琰微哂,道:“你还是不明白。”

“父皇和你所惧的都是赤焰长林想反就能反的实力,可你们之所以那般行事,也是相信他们不会反。淮阴侯则不然,他心思何尝有庭生平章这般清明,行事又有犹疑,结局可想而知。”

“功高者,如卫仲卿般背对名利,宽厚忍让,或可善始善终。为君者更应明察秋毫,不可自断臂膀。”祁王微微颔首,接道。

“论及名利二字,张子房功高不贪名利,为帝者师,佐成汉业,然身不染尘,何其难得。三杰之中,也唯有他,是真正善始善终、进退从容之人。高祖对他,向来出言必称子房。”穆霓凰深叹,“人心固然难测,然防人需有限度,用人需拿捏分寸,相处之道,需知进退。此中智慧,为君者、为臣者,理应细思。”

荀白水听罢,深施一礼,未再多言。

“武帝在位时,外攘夷狄,内脩法度。确应那句,汉兴五世,隆于建元。”黎叔道。

林燮难得开口道:“卫霍二人,天生将帅之才,社稷之卫。”

长平桓桓,上将之元,薄伐猃允,恢我朔边,戎车七征,冲輣闲闲,合围单于,北登阗颜。

骠骑冠军,飚勇纷纭,长驱六举,电击雷震,饮马翰海,封狼居山,西规大河,列郡祈连。

“历史没有忘记,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。他傲骨铮铮,持节牧羊十九载未曾称降,令人钦佩。大哥,你说呢?”明台既已知晓全貌,自不会再探明楼,这只不过……是兄弟之间的相处日常。

明楼自知道明台在想什么,浅笑道:“自然。”

蔺晨潇洒摇扇,道:“司马长卿以《凤求凰》示爱,最终却还是负了卓文君……终其原因还是情意不足。你说呢,平旌?”

“啊,是,老阁主。”

蔺晨佯怒道:“你小子,你看我这样,叫我老阁主合适么?”

梅长苏忍不住笑道:“合适,我觉得很合适,平旌,一定记得加那个老字。”

“果真没良心。”蔺晨不忿。

平阳确实同意蔺晨的那句,终究是情意不足。

汉宣帝故剑情深,光武帝携红颜、定江山,唐太宗与文德皇后相扶相持……以及苏先生长林世子他们……皆可算深情了。

只是,钟情二字,亦或惹人癫狂,似汪曼春那般,又是否会伤及……罢了,何必再想这许多。

东汉末年,戚乱宦难,废少立献。乱世再起,无数豪杰,逐鹿中原。

【『三国』

“当今天子懦弱,不足以威慑群臣。”

废汉帝,陈留践位。

“公诸人为国大臣。不能匡正王室,至使国家播荡,何却兵之有!”(董卓字仲颖)

“黄门内侍权重日久,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,将军更请选贤良,整齐天下,为国家除害。”(袁绍字本初)

“我主在北,不可使我面南而死。”(审配字正南)

“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,岂能郁郁久居人下?”(吕布字奉先)

『季汉』

“大丈夫行于乱世,当光明磊落。即使处于逆境,也当屈身守分,以待天时,不可与命抗争也。”(刘备字玄德)

“我乃解良一武夫,蒙我主以兄弟相待,桃园结义三十余年情同手足,从不相疑。汉中王委我以大任,义重如山。我堂堂丈夫,焉能背义投敌!城若破,有死而已!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,竹可焚而不可改其节。身虽死,名可垂于竹帛也,又何惧哉!”(关羽字云长)

“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,反在此长叹,何为大丈夫?”(张飞字翼德)

“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,以此方寸之地也。今已失老母,方寸乱矣,无益于事,请从此别。”(徐庶字元直)

“兵者,有可见之兵,有不可见之兵。可见之兵者,荷戟执戈,肉身之士。不可见之兵,日月星辰,风云水火,山川之灵气。如此万物万象,均可为兵。”

“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”(诸葛亮字孔明)

“权变之时,故非一道所能定也。兼弱攻昧,五伯之事,逆取顺守,报之以义。事定之后,封以大国,何负于信?今日不取,终为人利耳。”(庞统字士元)

“我虽老,可两臂尚能开三石之弓,浑身还有千斤之力,岂不足抵张郃匹夫?”(黄忠字汉升)

“军事无利,何为有赐?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,须十月为冬赐。(赵云字子龙)

“我计不成,乃天命也。”(姜维字伯约)

“此间乐,不思蜀。”(刘禅)

『东吴』

“举江东之力,决机于两阵之间,与天下争衡,卿不如我。举贤任能,各尽其心,以保江东,我不如卿。”(孙策字伯符)

“年少虑事不远,以此惭君。”(孙权字仲谋)

“登台号令威严,跃马勇冠三军,上能报君侯知遇之厚恩,下可荣妻荫子。吾平生之愿足矣。”

“大丈夫处世,遇知己之明主,外托君臣之义,内结骨肉之情,言必行,计必从,福祸共之,荣辱共之,同心同德,共谋战功。此周瑜之谓也。”(周瑜字公瑾)

“莫说是苦肉计,就是粉身碎骨,盖也心甘情愿……人活百年,终有一死,我愿仿效古时英雄,留名青史,死而无怨。”(黄盖字公覆)

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”(吕蒙字子明)

“肃闻贪而忘义,必为祸阶。吾子属当重任,曾不能明道处分,以义辅时,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,师曲为老,将何获济?”(鲁肃字子敬)

“式意欲养民,是以白逊。若逊复毁式以乱视听,不可长也。”(陆逊字伯言)

『曹魏』

“夫英雄者,胸怀大志,腹有良策,有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下之志也。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。”(曹操字孟德)

“我弃袁绍而投奔明公,那是因为,在万古长夜当中,哪怕就是一盏微弱的光芒,也会让你身不由己地追随这光明,至死方休。而明公,就是这光明。”

“出仕三十年,荀彧今日终无汉禄可食。”(荀彧字文若)

“夫除一人之患,以沮四海之望。安危之机,不可不察。”(郭嘉字奉孝)

“后世说我们愚忠也好,迂腐也罢,总得有人去做吧。哪怕是一点光,也要给后来者照个亮。”

“仁之小者,在保护一二无辜;仁之大者,在匡救天下。”(崔琰字季珪)

“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,辽奉圣旨,豨必不敢害,故也。”(张辽字文远)

“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兔,烈士不毁节以求生,今日,我死日也。”(庞德字令明)

“彼远来逆我,请战不得,谓我利在不战,欲以长计制之也。”(张郃字俊乂)

“南征进军,以围江陵,多获舟船。斩首执俘,降者盈路。牛酒日至。”(曹丕字子桓)

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。”(曹植字子建)

“夫鸡肋,食之则无所得,弃之则如可惜,公归计决矣。”(杨修字德祖)

“肃清万里,总齐八荒,若能一统华夏,方为当世之英雄。”(司马懿字仲达)

“陈留阮籍、谯国嵇康、河内山涛、三人年届相比,康年少亚之。预此契者:沛国刘伶、陈留阮咸、河内向秀、琅琊王戎。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,肆意酣畅,故世谓竹林七贤。”

[竹林七贤终各散西东]

[魏主,政归司马氏;降孙皓,三分归一统]】

“有些事情,只是立场不同。季汉北伐复兴汉室,在曹魏看来,却是扰边。”萧庭生说道。

“身在茅舍,心系天下;看兴亡成败,胸中尽万点江山。为季汉竭忠尽智,鞠躬尽瘁,事无巨细,一律任之,只为报汉昭烈帝知遇之恩。只可惜,到底是出师未捷身先死。”明诚道。

“我计不成,乃天命也……如诸葛孔明,如姜伯约,何曾真的是不能觉察大势所向,却仍要拼尽最后的气力。”明镜缓缓道,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啊……古往今来,如此者甚众。”

“说来,《三国演义》之中曾将诸葛孔明比作‘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,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’,又写到曹孟德将荀令君称作‘吾之子房’,倒很有意思。”平阳道,“论起来,张子房亦有那孤注一掷的决绝,博浪一椎,令得天下震动。下邳十载,又磨砺其心志,终为帝者师,佐千秋业。也难怪,后世论起智谋之才,总不免提到他。”

对这样的人,她一直极为钦佩。也自然而然地,她对梅长苏有特别的敬服与心疼。

梅长苏之所为,正似爷爷先前也曾提过的: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。

“乱世之下,难言对错,却倒会有一种意气在。”言阙感叹,“廉颇虽老,犹欲报国;黄忠年迈,仍思上阵。再看那黄盖等人……也是可叹。”

“只是,英雄逐鹿天下,最终受苦的还是黎民百姓……”萧歆感慨道。

“那样的年月,大约也是各有各的艰辛。竹林仍在,七贤各散西东。选择避世,亦难说不是一种无奈。”言豫津道。

言豫津至今钦佩嵇康,竹林放歌,耿介一世,不慕荣华富贵,不屑沽名钓誉,留下广陵绝响,清弦奏响生命旋律。

【『西晋』

司马代魏,西晋是立

“恭请大晋武皇帝呈天地之封。”

八王之乱

[公元291年,惠帝皇后贾南风唆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]

“百姓无米充饥,何不食肉糜?”(晋惠帝司马衷)

永嘉之祸

[公元316年,汉帝刘聪攻陷洛阳,掳怀帝,放火焚宫,屠杀官民]

“覆巢之下,岂有完卵?”

『东晋』

睿都金陵,东晋续立

北十六国,五胡分治

[公元376年,苻坚统一北方]

淝水之战

[前秦苻坚南下攻打东晋,大败,北方再次大分裂]

“固知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”(王羲之字逸少)

“安闻诸侯有道,守在四邻,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!”(谢安字安石)

“逝将宅思宇,可以尽天年。”(谢道韫字令姜)

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”(陶渊明字元亮)

『南北朝』

南朝北朝,隔江对峙

[公元420年,刘裕代晋建宋]

“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。”(谢公义字灵运)

[公元479年,萧道成叛宗篡位]

[公元502年,齐宗室萧衍篡位,称梁武帝]

孝文帝改革

[公元485年,北魏孝文帝依汉人李安世之议,颁布均田令]

[公元534年,北魏分裂——东魏与西魏]

侯景之乱

[公元548年,东魏降将侯景勾结梁京城守将萧正德,举兵谋反]

后梁

[公元555年,萧詧称帝,对西魏称臣]

[公元555年,梁权臣陈霸先篡位,建国“陈”,史称陈武帝]

北周

[公元557年,宇文觉建立北周,西魏亡]

[公元579年,外戚杨坚控制北周政权]】

十六国乱,东晋南迁,中流击楫,淝水平偏。

魏晋文香,门阀壁坚。南朝北朝,战火并兼。

“固知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……小殊,你可晓得其中含义?”林燮正色道。

“父帅,我……”梅长苏正在思虑其他的事情,林燮一句小殊让他回了神,有些怔忡。

“你且等等,让为父说完。”林燮摆手示意梅长苏先不要开口。

林燮继续说道:“你小瞧了梅长苏,也小瞧了你身边的人……我知道,身为将门,你自小厌恶谋士……”

“这说起来,也不能全怪到小殊他们头上。”言阙忽而插言,“我们其实又何尝不是给了小殊、景琰他们影响。只不过,小殊性子太倔,有些事情想得太极端了。”

林燮听得,自知言阙是想到了他那句“过慧易夭”而有些自责,微微摇了摇头,接着说道:“无论如何,你不该厌恶梅长苏,他并非谋士,乃国士也。方才崔姑娘谈到的那句话,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,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……他们哪一个不是以谋著称,又有哪一个不是一代国士。谋之一字,本非原罪。我很骄傲,梅长苏是长大以后的林殊。你也要想想,若梅长苏真的只是那等搅弄风云的小人,身边那些下属又怎么会甘居其下?”

“你自己好好想想。景琰,你也好好想想。”

梅长苏眼神迷离,父帅说他很骄傲……他真的看轻了现在的自己么……

等等……他刚想什么来着。

“这段影像,好像有哪里不对……”

“前面既是事实,后面自然也是,不过是他们记忆中的事实罢了。”晋阳缓缓道,“小殊,你还是先好好想你父亲的话吧。”

“是。”梅长苏心里有几分羞窘,只低声应是。

此时,林奚看向不发一言的萧平旌,开口问道:“平旌……”

她刚开口就被打断。

“不对,还是不对。”萧平旌眉头紧锁,低声自语。

“嗯?说说看。”萧平章引导萧平旌,让他继续。

“两块手表能够连接不同的时空,这一点确实能解释我们聚集在此的原因。可这次展现的影像与我记忆中的历史……除了刚才这一段,其他别无二致,除非……”

“这一时间点便是拐点。”萧平章接道。

“什么意思啊?”蒙挚还是有些懵,问道。

“就是说,在晋之后可能某些原因产生了两个时空,影像所展现的是明先生那个时空的历史发展。这个原因……”祁王一边说,一边继续思索这其中的秘密。

在祁王说话的时候,平阳感觉到有几道目光放到了她的身上,心道这也算是意料之中,平静地道:“如果问我的话,诸位恐怕要失望了,我并不知晓。”

“嗯?”崔姑娘要是也不知道,这个谜题怕是他们就永远也解不开了。

“就像之前说的,时空这个课题实在太大,这其中具体的缘故,至少现在,是得不出结论了。一切都是猜想,有很多可能性,我们也曾经想过很多假设。诸位若是感兴趣,不妨再猜测猜测,倒也不失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。”

杨坚夺权,成隋之业;其后,便是一个堪称绚烂夺目的时代。

 

评论 ( 18 )
热度 ( 554 )
  1. 共4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但为君兮(长期半闭关)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