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为君兮(长期半闭关)

杂食党一枚,对历史及一些剧和动漫都感兴趣(长期半闭关状态,更新速度不定,勿催)

【联动观影】换了人间(二十七)· 尘埃岂能掩芳华,炎黄浩瀚沐苍霞(三)

古代史第三发

本篇观影部分几乎全部是我发挥,文风有变化是一定的,希望各位不会觉得奇怪吧hhh

作为理科生,写这个压力是真的不小,希望大家能多给点互动,有什么地方有虫啥的也欢迎来提~

这次,让我们来品大唐风华,赏开封繁盛,叹忠良命运

上篇指路:尘埃岂能掩芳华,炎黄浩瀚沐苍霞(二) 




【『隋』

南北一统,功在千秋

[公元581年,杨坚代周称帝,改国号“隋”,史称隋文帝,北周亡]

“若我大隋兴兵伐之,定能一举破之,天下一统。”(隋文帝杨坚)

陈叔宝被俘

[公元589年,隋军攻入建康,南陈亡]

“朕少年时,北御突厥,平南陈一统天下。朕自登基以来,掘长壑,筑长城,营东都,开运河,贯通南北。”(隋炀帝杨广)

[公元610年,南北大运河贯通]

隋炀帝三伐高句丽

[公元614年,婴阳王遣返杨玄感同党斛斯政,隋撤军]

[公元617年,李渊起兵]

『唐』

四方臣服,万国来朝

[公元618年,李渊代隋称帝,国号“唐”,史称唐高祖]

“隋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”(唐高祖李渊)

[公元623年,平阳昭公主去世]

玄武门之变

[公元626年,唐高祖让位,秦王李世民即位,史称唐太宗]

“其父国破,赖隋以安,不以一镞力助之,使其庙社不血食,与我邻而弃信扰边,恃兵不戢,部落挟怨,贼华民,暴禾稼,许和亲而迁延自遁。如果敢战,长安城下就是他的墓地。”(唐太宗李世民)

“死生有命,非智力所移。赦者,国之大事,不可数下。道、释异端之教,蠹国病民,皆上素所不为。奈何以吾一妇人,使上为所不为乎?”

“妾生无益于人,愿勿以邱垄劳累天下,但因山为坟,器用瓦木可也。更愿陛下亲君子,远小人,纳忠谏,屏谗慝,省作役,止游畋,则妾死不恨矣。”(长孙皇后)

“夫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

“君人者,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,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,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,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,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,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,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,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,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,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。”(魏徵字玄成)

贞观之治

[公元627年,李世民即位,开创清明政治,经济复苏,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]

文成公主和亲

[公元640年,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通婚]

《千金方》

[约公元652年,药王孙思邈著《千金方》,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]

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(王勃)

“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。”(杨炯)

“常恐秋风早,飘零君不知。”(卢照邻)

“一抔之土未干,六尺之孤何托。”(骆宾王)

[初唐四杰]

武周

[公元690年,武则天即帝位,改国号“周”]

“有如此才,而使之沦落不偶,宰相之过也!”(武曌)

[武则天闻骆宾王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,惜其才]

“烟霞问讯,风月相知。”(上官婉儿)

[公元705年,唐中宗复辟,复国号“唐”]

“千年万岁,椒花颂声。”(太平公主、上官婉儿)

[公元710年,上官婉儿去世]

[公元713年,太平公主去世]

开元盛世

[公元713年,唐玄宗李隆基改元开元,随后唐朝国力达到顶盛]

鉴真东渡

[公元753年,鉴真东渡日本]

安史之乱

[公元755年,安史之乱爆发]

马嵬驿兵变

[公元756年,军士哗变,杨国忠、杨贵妃被杀]

[公元760年,吴道子去世,画史尊为画生,人物画称作“吴带当风”]

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

(王维字摩诘)

[公元761年,王维去世,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]

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”(李白字太白)

[公元762年,李白去世,“诗仙”]

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。”(杜甫字子美)

[公元770年,杜甫去世,“诗圣”]

平凉劫盟

[公元787年,唐蕃关系恶化,战事再起]

税茶

[自公元789年后,有茶税之征]

元和中兴

[公元806年,唐宪宗治国有方,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]

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”(元稹字微之)

[公元831年,元稹去世]

甘露之变

[公元835年,唐后期宦官专权达到顶峰]

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。”(白居易字乐天)

[公元846年,白居易去世]

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”(杜牧字牧之)

[公元852年,杜牧去世]

“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”(李商隐字义山)

[公元858年,李商隐去世]

[公元907年,朱温逼迫唐哀宗禅让,唐亡]】

“壮哉,大唐。只恨不能亲身而历啊。”明楼慨然道。

武可睥睨天下,文成一代风华。唐,是每个后世华夏儿女心里的一个梦。

“若无水殿龙舟事,共禹论功不较多。隋炀帝说起来亦是有些可惜又可叹。”明诚道,“尽耗国力,他败得确实不冤。不过,后继的大唐,能成如今我们所见的模样,也不能不说,有隋之铺垫。”

“确实。”明楼微微颔首。

“孙思邈,既称药王……”林奚看到《千金方》之时便已是挪不开眼了,“那《千金方》,若得一观……”

“我就知道林姑娘必会这么想的。”平阳轻笑,“而且,恐怕会这样想的,也不止林姑娘一人。待影像结束之后,我会给几位一个惊喜。”

“那……便多谢了。”林奚的声线依旧平缓,眼里却显而易见地闪出了光。

“武则天……那时,竟有女帝吗……”萧歆的注意力却被武则天所吸引。

“说到武则天,大唐女子,亦可称是历朝之中独有的一道风景。”明镜缓缓道,“平阳昭公主为定唐基业立下赫赫之功,死后亦以军礼葬;文成公主入藏和亲,将中原先进的农耕、医药等传入吐蕃,在藏地始终享有盛誉;武则天更不必说,身为女子,开创武周,历代之中,女帝唯她一人。她身后有争议不假,然,其名足耀后世。”

“武皇死后立无字之碑,自有功过留后世评说之意,亦是旁人难以企及的气度胸襟。说起她,其实她与高宗李治也好,长孙皇后与太宗李世民也罢,他们之间的故事,都极是值得一品。”明台接着大姐的话,感慨道,“再论大唐女子,不光政治上,文学之上亦占一席之地,丝毫不输男儿。就说巾帼宰相上官婉儿,便是其中佼佼者。之前、其后的历朝历代,虽也不乏出色的女子,却无大唐这般绚烂夺目。”

“自来女子气魄不输男子者其实从不在少数。”明楼看了看另一边的众人,接道,“只是,束缚太多。女子所缺的,只是一个如大唐那样海纳百川、包容开放的环境。今日得见诸位,如霓凰郡主、如林奚大夫,实令明某感佩,也能想象几分诸位所在时空的大环境。”

“先生谬赞。”穆霓凰浅笑,“不瞒先生,我很认同先生所言,女子所缺的,正是一个环境。其实,我亦是非常羡慕这大唐风华。不过,论及我们所处之时,在对女子的束缚之上,倒也确实能算得上幸运了。”

“只是可惜,开元到达顶点之后,便是迅速的滑落。”黎叔叹道,“而自此至清,也再无一个如此自信、包容的大唐了。”

“可是,为什么,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,皆在一人治下……”萧元时一边思索,一边低声道。

看至现在,他已经愈发明白,自己必须成长,必须去想这些事情,将来才不会出现如先前影像之中的那些事。是以,面对问题,能想的,他都会去想。

“人,终归是会变。尤其是,身为君王,至高之处,亦是至险至寒。”萧歆听得,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发,缓缓道,“但,不必怕。你只要记得,清醒二字。无论是施政、还是驭人。唐太宗与魏徴,可予汝启示。”

“父皇所言,儿臣必铭记于心。”萧元时正色答道。

大唐之风,自史笺上轻轻划过,留下令无数炎黄子孙骄傲的壮美。

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其后,又是一段纷争的岁月。

【『五代十国』

契丹

[公元916年,耶律阿保机登基称“大圣大明天皇帝]

[公元940年,赵崇祚编《花间集》]

[公元947年,契丹改国号“大辽”]

后梁

[公元907年,朱温建立后梁]

后唐

[公元923年,李存勖建立后唐]

后晋

[公元936年,石敬瑭建立后晋]

[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予契丹,称“儿皇帝”]

后汉

[公元947年,刘知远建立后汉]

后周

[公元951年,郭威建立后周]

[公元959年,周世宗柴荣去世]

『北宋』

[公元960年,陈桥兵变,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,登基为帝,史称宋太祖]

杯酒释兵权

[公元961年,赵匡胤解除大将兵权,重文轻武]

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(南唐后主李煜)

[公元978年,李煜死于汴京,史称“千古词帝”]

澶渊之盟

[公元1004年,宋辽订立“澶渊之盟”]

“朕少时,渴望励精图治,夙夜勤谨,然后,能惩恶扬善,亲君子,远小人,穷朕毕生之力,使朝堂上下政治清明,五洲之内,海晏河清。”

[公元1033年,刘娥去世,后仁宗亲政]

西夏

[公元1038年,李元昊称帝,即夏景宗,定都兴州并改称兴庆府]

“但是朕渐渐明白,朕做不到。朕竭尽全力,能给朝堂的只是平衡,能给百姓的,不过平宁而已。”(宋仁宗赵祯)

“执国如执秤,若想使秤常平,君心当如镜。”(晏殊字同叔)

“若身为执政,便将是非黑白放在得失利害之后,范某宁不执政。”(范仲淹,字希文)

“吕夷简之卓绝政见、手段魄力,夏竦长袖善舞、成事之能,范仲淹浩然正气、不为外物所动的赤子之心。韩琦洞悉人心的智慧,富弼权衡利弊的周全,苏舜钦、欧阳修、蔡襄等人的才华。为人臣,各有所长,亦有所短。”

[公元1043年,范仲淹任参知政事,主持改制]

“陛下以功擢臣,不问门第,臣所以有今日,由此涅尔,臣愿留以劝军中。”(狄青字汉臣)

[狄青功勋赫赫,得官拜枢密使,为人所疑,后出判陈州。公元1057年,狄青郁郁病逝]

“宁独汉也,使三代之君常守禹、汤、文、武之法,虽至今存可也。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,盗贼半天下;元帝改孝宣之政,汉业遂衰。由此言之,祖宗之法不可变也。”(司马光字君实)

“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。”(王安石字介甫)

[公元1069年,王安石任参知政事,次年拜相,主持变法]

《资治通鉴》

[公元1084年,司马光主持编纂《资治通鉴》成书]

“从别后,忆相逢,几回魂梦与君同。”(晏几道字叔原)

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”(苏轼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)

大金

[公元1115年,完颜阿骨打于会宁府建都立国]

海上之盟

[公元1118年,宋、金联合攻辽]

靖康之变

[公元1127年,金兵攻陷汴京,掳走宋徽宗及宋钦宗]】

五代十国的纷乱,在影像之中,便是数度更迭,几易其主,直至赵匡胤建立北宋,才渐归于稳定。

萧元启看至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,莫名想起先前影像里的东境一事,不自觉地感到一阵羞惭,微微低了低头。

“周世宗……一生南征北战,操持大局,也是竭心尽力。”王天风道,“后来的宋太祖,便是从其手下起家,宋室江山,自有世宗的积淀。”

“有宋一朝,也是一代文华风流。尤其北宋,出过多少贤臣、名家。”明镜接道。

“是啊。譬如晏同叔,在仁宗一朝,他同许多名臣一样几经贬谪。亦不遗余力地提拔后进,也识得百姓不易。他作词,也曾惊艳千年,美得令人心碎。他是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终极理想。中庸而不圆滑,持志而不痴绝。还有,那两宋三百年第一人的范希文……”明诚道。

“天变不足畏……当真是好气魄啊。”祁王的重点,放在了王安石身上。

“自来改革变法,总需对抗很多,祁王殿下对此一定很清楚。若无一点直面压力的气魄,自然不会敢于去触动那么多人的利益。”平阳叹道,“王介甫……不论后世如何争议,他已是尽己之能做了自己所能做到的,去力图改变了。”

“若论起来,庆历新政,和王介甫的那场变法,确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好生研究。”明楼眯了眯眼。

有宋一朝,经济极为活跃,几次新政、改革,尤其王安石的变法,更与经济有密不可分的联系。青苗法、免役法……这些,都是值得从那个时代的角度认真研读的东西。作为经济专家,他自然不可能不感兴趣。

“为人臣,各有所长,各有所短,确乎不假。”言阙开口道,“富弼,权衡利弊的周全吗……”

“富弼此人,亦曾是不辱使命的使臣。他曾为平衡辽、宋、夏的微妙关系,尽力为宋争取有利局面做了相当的努力,甚而为使命而舍家事,也确是担得起权衡利弊的周全这样的评价。”明镜接道。

“我倒欣赏那苏东坡。”蔺晨拍了拍手中折扇,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便是只读这么两句,也足可见一派自然旷达。”

“东坡之词旷,稼轩之词豪。有他们二人开创的豪放词风,才真正让宋词成为与唐诗并称的双子星。”平阳浅笑,“东坡一生,数历磋磨,最远甚至贬之儋州。然其不改自然之性,从来乐观洒脱,阁主欣赏这样的人,也实在不奇怪。”

“是啊。”梅长苏笑道,“以咱们少阁主的性子,若能一见,想必会与之投缘。”

“确实。只是可惜,见不着咯。”

“宋朝……想起来也是深可反思的一个时代。”黎叔道,“文化繁盛、经济活跃都不假,只是,自杯酒释兵权始,其重文抑武、拆解权力、冗官冗兵的格局,多有弊病。靖康之耻,也不能不说与之有关。”

“是啊。这之后,便是更矛盾,又更糜烂的南宋了。”

靖康之难,宋廷南渡;一隅偏安,又留有多少憾恨……

【『南宋』

[公元1127年,金灭北宋,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为帝,史称“南宋”]

“金珠玉帛者,大金之外府也。学士大夫者,大金之陪隶也。天地间皆大金之国,而无有二上矣。唯冀阁下之见衰而赦己也。”(宋高宗赵构)

黄天荡之战

[公元1130年,宋将韩世忠率精兵八千,堵塞五万金军在黄天荡四十八天]

绍兴和议

[公元1141年,宋、金签订绍兴和议,宋朝称臣,与金以淮河为界]

“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。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”

“欲将心事付瑶琴。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?”

“天日昭昭,天日昭昭。”(岳飞字鹏举)

“非卿不忠,非朕不明。”(宋高宗赵构)

[公元1142年,岳飞身死,风波亭八字绝笔]

“莫道不消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”

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”(李清照,号易安居士)

[约公元1155年,李清照去世]

鹅湖之会

[公元1175年,朱熹、陆九渊、吕祖谦聚于信州鹅湖寺切磋辩论]

蒙古

[公元1206年,成吉思汗统一漠北,建号称汗]

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。”

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,可怜白发生。”(辛弃疾字幼安,号稼轩)

[公元1207年,辛弃疾抱憾病逝]

“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”

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”(陆游字务观)

[公元1210年,陆游与世长辞,留绝《示儿》]

蒙古灭金

[蒙古与宋联军攻陷蔡州,金哀宗自杀,金亡]】

“非卿不忠,非朕不明……呵。”王天风嗤笑道。

“荀大人,不知看到狄青将军和岳武穆,阁下可能明白先前靖王殿下、祁王殿下,还有霓凰郡主他们三位所言了?”郭骑云接过话头,开口道,“如郡主所言,防人需有限度,相处之道,需知进退。似你这般,居高位不能正己心,因猜疑而压抑忠直,不从大局着想,竟想着所谓‘罪在将来’,这等作为,不论放在为君者还是为臣者身上,都不是明智,是昏聩。”

“说来,狄青将军的悲剧,其中情势要复杂些许,而岳武穆……至今多少人为之怅恨。赤焰,与岳家军何其相似。”明楼叹道。

萧景琰听罢,微微颔首,又看向荀白水,“荀白水,你且好生想想。”

“是。”

“说起来,当时看到长林王的时候,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的人,便是狄青将军。”平阳轻叹,“狄将军起自寒微,一生戎马,得官拜枢密使。本是忠贞刚直之人,却终因身为武将而在朝野孤立无援,屡遭猜疑毁谤,因郁结发背疽病逝。但要说起来,这却也不能全然苛责于个人,终究是时代之殇……”

“确实。”于曼丽轻轻颔首,“很多事情,终归难以一言道尽。然,忠良如狄将军、岳武穆,如此结局,也实在是……不应该。”

于曼丽话音落下,场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

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,可怜白发生……”沉默最终被萧庭生打破,“崔姑娘言稼轩之词豪,却终归难免有此忧思惆怅。人,最敌不过的,是岁月;最难挨的,是毕生之志难酬。”

“谁说不是呢。”明堂道,“辛稼轩空有一身本事却毕生不得重用,陆放翁至死仍思北定中原,何其痛也。”

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”萧平章缓缓而道,“女子忧思,亦在家国。”

“李易安词风以婉约著称,然而,我们不应该忽略她心中的家国大义。”平阳道,“前论女子所缺的环境,也正在此处。”

蒙古兴起,如一阵狂风,席卷欧亚;其后,世界便进入了他们的节奏之中。

威扬四海,大哉乾元。 

评论 ( 51 )
热度 ( 125 )
  1. 共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但为君兮(长期半闭关) | Powered by LOFTER